Thursday, February 28, 2008

超完美銀行搶案--臥底《電影》


電影名稱:Inside Man
導  演:史派克李 (Spike Lee)
編  劇:羅素葛沃茲 (Russell Gewirtz)
製  片:布萊恩葛瑟 (Brian Grazer)
配  樂:泰倫斯布藍察 (Terence Blanchard)
演  員:丹佐華盛頓 (Denzel Washington)、
     茱蒂福斯特 (Jodie Foster)
     克里夫歐文 (Clive Owen)、
     克里斯多夫普拉瑪 (Christopher Plummer)
     Willem Dafoe、Chiwetel Ejiofor、
     Carlos Andrés Gómez、Kim Director
發行年份:2006年


銀行搶案類型電影用個二分法來說、非黑即白吧,要不熱鬧滾滾、安排各個巨星走位,要不就中途擦槍走火、搶匪死於非命,兩者發展看似平行卻有共通點,說來吊詭,它們皆追尋著各自的正義,只是終究沒有能談得更多的地帶,直到看見擅長探討種族議題的史派克李拍攝了《臥底》,他毫無困難的在主流電影中呈現出權勢角力、種族議題、背德與利益至上的種種對峙局面,才察覺到只要面相夠多元,即使舊元素也能拍出新創意!


影片採取穿插回憶的方式進行劇情,一開始,搶匪頭目對著鏡頭與觀眾說了:「我是道頓羅素,目前正在準備一場完美的銀行搶案,因為我辦得到。」超完美銀行搶案隨即展開,四名裝扮成油漆工的搶匪來到了象徵白人權力核心的華爾街某信託銀行行搶,並挾持職員與顧客近五十名人質。道頓一行人首先與霹靂小組對峙,和警察談判專家費雪警探談及條件,接著與政商界關係良好的掮客麥德琳魏特交換利益,中場時間並帶出信託銀行創辦人的過往醜聞。沒錯,這群銀行搶匪仍是銀行搶匪,事態發展卻逐漸悖離警察所預測的方向……

整起銀行搶案之所以能成功,說穿了,就是混淆警察/觀眾掌握的訊息與不按牌理出牌,關鍵處就在「數字」。

《臥底》劇情整個處於一種極度內斂的氛圍中,銀行內部宛如置身於沉靜冰冷的深海裡,外界警察每一次的反應在進入銀行內部,彷彿成了拍打於淺海面上的聲波般、一次比一次遙遠而幅度也越來越小,好似完全干擾不到內部正進行的小小陰謀;另一方面,演員成熟精湛的演技卻又將觀眾的情緒挑逗得極為高昂,這股極冷又極熱的反應毫不牽強地交融在一起,導演、演員、劇本、配樂、攝影、剪接,無一不讓人給予極高評價。而通俗電影之所以沒有流於俗套,在於導演史派克李拍出劇情層次的豐富感,沒有過多的提問,依賴的是觀眾自身對於權勢與種族之間紛爭的認同素養。

好樣的,我被中文片名徹底誤導了啦~囧rz,但也實在無法苛責中文譯名,代理商若再取個更芭樂的片名,就太糟蹋這部從頭到尾絕無冷場的電影傑作!中文片名其實只有貼切到表面劇情而已,Inside Man確實可以解釋成「在屋裡的男人」,但真正的涵義應該是「知情的人」,所以,重點在執行一椿「超完美銀行搶案」嗎?不對、不對,你還沒看到精髓處,請再回去看一遍吧。

HBO目前正播放中,有興趣者,請密切留意節目表時間。^_^



HomeAny sour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