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31, 2012

變調的林口天空

長久以來,搭車走中山高北上或南下翻過林口台地,在心理上即感覺是逐漸進入、或遠離台北了,而這段逐漸上坡、抵達高原,再一路下滑的越嶺過程,伴隨著兩側青翠的山坡景象與逐漸開展的天空視野,使得這段序列景觀,像是一個精彩而迷人的空間序曲。
     然而,這幾年林口的天空變調了,變得讓你愈來愈看不見天,有的是一層疊上一層的混凝土高架道,青翠山坡硬是被灰色的龐然巨構凌駕,原本駛 上林口台地時的開闊感消失了,過去還可稍為喘口氣看一下的藍天和遠景,這下全被擋在三層交錯的高架道之外,眼前的混凝土叢林讓人感到更窒息,更想逃離,記 憶中進出台北的空間序曲從此變調。
     究竟怎麼回事,這麼聰明的台灣人,會花了這麼多的預算(八八二億)和功夫,創造出如此惡質又落後的環境景觀呢?林口變調的天空,反映出都市建設什麼樣的迷思?基本上,直到今天,台灣在都會交通建 設的整體思維是錯亂的,未來究竟是要發展大眾運輸或繼續鼓勵私人開車呢?這個錯亂看看目前林口天空的高架道內容就知道癥結,兩條大眾運輸(高鐵和機捷), 兩層高速公路(中山和五楊)同時建設,一個是人本,一個是車本,一個節能減碳,一個耗能費碳;兩者並進的背後是分裂性的思維。問題是我們在發展大眾運輸的 同時,繼續興建雙層高速公路的。我們試著從「塞車」與「建高架道路」兩個面向來看這個問題。
     首先,中山高林口至中壢間長年的塞車,我們都經驗過,然而,若單純的以為擴建高速公路就可以解決塞車問題,恐怕是太過天真。舉洛杉磯為 例,洛杉磯為全美高速公路系統最發達的城市,哪裡塞車,公路就往哪裡擴建或延伸,結果,每次的擴建都引來更多車流,每次的擴建都讓洛城居民更依賴和迷戀於 開私家汽車,重點是,塞車問題解決了多少?多年來,洛城始終在全美十大最塞車城市名列前茅,據GPS公司TomTom 最新的報告,二○一二年洛城仍為全美塞車第一名的城市,這對一個幾十年來不斷編列龐大預算擴建公路,不斷努力克服塞車的城市而言,這樣的結果不是非常荒謬 嗎?在大台北捷運網日趨建全,即將延伸至中壢、桃園之際,我們的交通建設是要導引民眾更多使用大眾運輸,還是要擴建高速公路,繼續鼓勵民眾依賴汽車通勤
     其次,談談城市高架道路的問題。四、五十年前的歐美城市,都經歷過大塞車的年代,許多城市也曾以興建高架道路來舒緩交通壅塞,幾十年下 來,塞車的問題可能沒解決,因為車流量更大,然而,高架道路下方沿線,卻形成了視覺景觀不佳、空間壓迫、噪音嚴重、陰暗髒亂、房價低落,甚至治安危險的環 境品質惡劣地帶,高架道成了阻礙城市環境品質提升的絆腳石。於是,許多城市開始拆除存在多年的高架道,包括西雅圖的水岸高架道,紐約的西岸高架道,波士頓 的大挖掘計畫,英國伯明罕的高架道,連韓國首爾也展現魄力,拆掉原本建在清溪川上的混凝土高架道。今天,高架道路已經成為一個現代城市的落後象徵。前一代 人的錯誤,能被後一代的人改正,算是進步;問題是,林口上空的五楊高架,正在複製半個世紀前,別人城市曾引用而今多已屏棄的舊思維。往後外賓抵達台灣,從 中正機場接高速公路,不論往北或往南,迎接他們的正是成排高架道的橋墩景像,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國門意象嗎?
     顯然,林口美麗的天空不可能再現,五楊高綿延四十公里的龐然巨構,將在未來幾十年中,聳立在中山高俯看著我們進出台北桃園。我們期待,台 灣交通建設的思維必須趕緊跟上全球的腳步,大步邁向人本交通、大眾運輸,減少對私人汽車的依賴,停止興建都市高架公路。北美大陸型的交通思維與建設典範, 早已不適合土地有限的島國台灣,我們早該脫離擴建高架道可以不塞車的迷思。
     (作者為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教授)HomeAny sour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