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波的發明,提供了一項安全又便利的檢查利器,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3D立體超音波便應運而生。3D立體超音波起源於1980年代早期,它不但比傳統的超音波更能看出細微的部分以提供產婦及嬰兒最安全的生產環境,同時可以完整的紀錄異常資料以便進行研究。
一、立體超音波的成像原理
1.二維影像擷取
立體超音波的影像擷取方式,主要可分為兩種:第一種為機械式馬達探頭(Mechanical device),第二種為磁場定位影像擷取。
2.重建立體聲場
此步驟關係著自2D影像到三維空間的重組過程,簡而言之,就是要填補抓取的2D影像與2D影像之間的空白。
3.投射成像
最常使用的為以下數種投射模式:
a. 表面成像:好處是界線分明,容易研究解剖構造;缺點則為影像缺乏真實感,用於觀察胎兒面部則多半不易被母親接受;心臟科則大都採取此種模式成像。
b. 體積成像:可區分為最大強度投影、最小強度投影以及X-ray投影模式,一般而言體積成像的影像較光滑,胎兒立體影像多採用之。
資料來源: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資料來源:springerimagesHomeAny sour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